
2025年8月25日,特朗普又立了一道旗。
不是象征意义上的,而是直接写进了行政令里:谁敢烧美国国旗,关一年,绝不提前释放,没有例外。
不仅限于美国人,任何在美国土地上动手烧旗的外籍人士,也会被起诉,签证、绿卡、甚至入籍资格,可能全被清零。
这话一出,支持者拍手叫好,说终于有人为国家尊严硬气一回。反对者则火冒三丈,直指这是踩在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脸上走,是朝着威权制迈的危险一步。
问题就卡在这里:美国的最高法律,早就明确了烧国旗是合法的。
这事得从1989年翻旧账。
当年,格雷戈里·李·约翰逊为了抗议里根政府,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外点燃了一面美国国旗。德州法院判他一年监禁、罚款两千美元。约翰逊不认账,跟政府一路打到了最高法院。结果九名大法官里五票支持他无罪,四票反对,惊掉了一地下巴。
最高法院的理由很直接:烧国旗是政治表达的一种形式,归在“象征性言论”里面,跟演讲、写文章、游行抗议是一个性质。第一修正案的核心不是保护好听、顺耳的观点,而是保护那些政府和公众最不愿意听的声音。
换句话说,旗子真正的硬气,不在于没人敢烧,而在于你烧了它,法律还护着你。
所以,特朗普这道行政令,从出生那刻起,就跟最高法院的判例迎头相撞。它要真想在法庭上扎根,那几乎是死路一条。
那他为什么还要干?
因为他的算盘,根本不是法律上的胜负,而是政治上的收益。
他清楚这道命令的命运,但是在政治牌桌上,它能炸出一堆筹码。
第一手牌,是绑定基本盘。捍卫国旗这个话题,不需要经济公式,不用技术细节,直接戳情绪。特朗普的支持者会觉得,这就是总统和他们并肩作战,对抗那些“不爱国”的人。
这种设定下,对手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选民热血上头,有更多人愿意投票。
第二手牌,是转移视线。全国都在吵烧旗,应不应该惩罚时,谁还盯着经济疲软、外交狼狈、政策失败?这不是解题,而是制造一个新的考题,并且逼着所有人回答:你是爱国者,还是叛国者。
第三手牌,是塑造“硬汉”形象。一年监禁、不得保释、没有例外,这种强硬口气,本身就是特朗普惯用的个人品牌。它告诉选民,这是一个敢顶司法判例、敢撕“政治正确”的领袖。
至于命令能不能落地执行,已经不重要了,态度才是信号。
不过,事情的讽刺就在于,当一个国家围绕该怎么对待一块布争到面红耳赤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在真正要命的事上,它已经无计可施。
现在的美国,经济下滑,社会对立,种族隔阂,阶层固化,每一样都比一面旗的命运更刺激根本。
特朗普没有去扑这些大火,而是端着一桶汽油,跑去“烧旗”这个象征性的火堆前喊口号。
他似乎相信,旗帜的尊严,能撑起国家的伟大。
可历史早就摆在那儿。罗马帝国的旗帜一直高挂,直到帝国从里面腐烂,再也撑不起那根旗杆。
旗子可以完好无损,但握着旗的人,可能已经失去了让它迎风飘扬的力气。
中国十大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