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美丽海湾,珠海担杆岛政社企联动清理海洋垃圾552公斤
为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美丽海湾”建设,破解偏远海岛海洋垃圾治理难题,10月24—27日,“净塑自然・守护海洋”专项清废行动在外伶仃岛开展,为全国首批“和美海岛”创建示范区筑牢生态根基。
该活动由担杆镇和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主办,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全程指导,阿里巴巴公益、闲鱼公益宝贝和无境深蓝等多方力量支持。
外伶仃岛是珠海“蓝色粮仓”生态廊道的核心节点,生态地位举足轻重。其中,大东湾受台风、洋流叠加影响,容易堆积塑料瓶、泡沫、废弃渔具等海洋垃圾。存量垃圾及近岸废弃渔网在汛期易卷入海中,对中华白海豚、珊瑚等珍稀物种栖息地可能构成严重威胁,也对海岛生态旅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由万山区区级机关、担杆镇政府、外伶仃村、担杆村和新村的工作人员及粤港澳大湾区持证潜水爱好者,共7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地毯式清理队”迅速集结,并统一进行“净滩培训”。
10月24日至25日,一部分陆地志愿者手持分类垃圾袋、垃圾夹等,沿着沙滩与潮间带展开全面清扫;另一部分具备潜水资质的志愿者背负气瓶,收集隐藏在礁石缝隙中的细小垃圾等。
此次行动共清理塑料瓶、泡沫碎片等各类海洋垃圾总重552公斤,其中包含废弃渔业垃圾227公斤,可回收塑料瓶罐2400余个,清理水下废弃渔网渔具6公斤,创下外伶仃岛单次清废量的历史新高。
为进一步巩固清废成果,提升海岛生态保护意识,10月27日外伶仃村又开展减塑能力提升培训,海岛居民积极参与。
此次培训围绕外伶仃岛水下生物多样性及面临的海洋垃圾威胁展开,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刘岚教授讲述珊瑚被废弃渔网渔具覆盖后白化死亡等真实案例,“摆脱塑缚”项目经理李茜进一步分享国内零废弃海岛案例和经验。
担杆镇党委副书记张赞林表示,此次外伶仃岛专项清废行动,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海洋生态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多方协作,不仅有效改善了海岛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为后续万山群岛垃圾治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推动整个区域的海洋生态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担杆镇将以此次专项清废行动为契机,建立常态化清理工作机制,持续巩固成果,推动海岛生态保护工作向长效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和美海岛”建设提供持久、有力的保障。
南方+记者 张子俊 石磊 金镝
通讯员 罗蓉
中国十大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